close

  陳先奎
  《環球時報》就“愛國要不要愛黨”的問題發表社評,表明中國媒體敢於直面重大尖銳的問題。“我愛國,但是不等於我愛共產黨!”這種體制派觀點以標榜愛國,製造愛國與愛黨的區別、矛盾與對立,在中國思想輿論界廣泛流行。可怕的是這種主張經過長期宣傳與鼓吹,已經在我們很多80後、90後中間流行。
  由於西方借我國改革開放之機而進行意識形態滲透,加上我們對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佳,像“愛國但不一定要愛黨愛政府”這樣的體制派觀點,早已在肆無忌憚地挖掘著共產黨的執政基礎。如果我們不敢直面這樣的問題,不去與這樣的思想觀點進行針鋒相對的思想意識形態鬥爭,甚至自設禁區,只能是自殺式的“意識形態不抵抗主義”。
  新中國政治意識形態的主流話語之一,就是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”。體制派宣揚“愛國不一定愛黨”,主要論據有三:一是凸顯政黨及其政府與國家、人民的區別與矛盾,強調政黨利益並不等同於國家民族利益,有的甚至相矛盾、相衝突。二是以西方政黨制度模式為衡量和評價標準,認為政黨可以輪流執政,愛國者可以支持不同的政黨;三是直接就認為共產黨一黨領導就是專制集權,鼓吹為中國民主自由奮鬥的人們,應該愛國不愛黨,要害就是反對共產黨。
  我們主張愛中國就要愛中國共產黨,愛中國的關鍵是要愛黨。
  第一,在當代中國,愛黨與愛國本質上是完全一致的。從政黨理論上講,歐美政黨本質上明確代表資產階級內部不同的利益集團。中國共產黨主張本質上與歐美政黨理論不同,強調除了中華民族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,中國共產黨沒有任何特殊利益,更不允許任何共產黨員維護代表任何一種特殊利益。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利益的集中體現和傑出代表。這是愛國與愛黨完全一致的最為根本的理論基礎。還要順便指出的是,體制派“愛國不一定愛黨”,他們的“國”是什麼國?如果是新中國的話,共產黨就是新中國題中應有之義。
  第二,西方多黨制不能代表和實現最廣大發展中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。進入21世紀後的西方多黨制,即使在歐美國家,也日益為資本利益集團所綁架從而逐漸喪失國家治理能力。很多實行多黨制的發展中國家,尤其是歐美花大力氣推行西方民主的伊拉克、敘利亞、阿富汗、烏克蘭等國,卻一再陷入動亂、戰亂。而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,無論在發展經濟、擴大民主、完善法治,還是在改善民生、應對危機的國家現代化治理方面,都顯示出優越性。
  第三,歷史和實踐證明: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。一些人想以“在抗戰中崛起”來非議中國共產黨,殊不知這正是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利益最傑出代表的突出體現。中國人民正是在民族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期,認識和選擇了中國共產黨。另一方面,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中,中國共產黨又以其所開創的中國特色道路,引領中華民族重新崛起。再次證明,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利益最為優秀的傑出代表。
  從過去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”,到現在“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”。中國公民愛國就要愛黨,反共就是禍害中國;愛黨與否,是每個中國人是否真愛國的主要衡量標準。▲(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)
(編輯:SN090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u97xuqtp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